古代言情 26242字 已完结
沈知意萧景珩是著名作者水生云长成名小说作品《雪夜救妻:太子用生命诠释真爱》中的主人翁,这部作品构思新颖别致、设置悬念、前后照应,简短的语句就能渲染出紧张的气氛。那么主角沈知意萧景珩的结局如何呢,我们继续往下看...
第一章殊荣初春的皇宫尚带着几分料峭寒意,***的梅树上,点点红梅刚刚绽开,
像是哪位仙子不慎撒落的胭脂。"轻些,这云锦金线牡丹纹是太后娘娘最爱的,若勾了丝,
咱们都担待不起。"沈知意轻声嘱咐,手指轻轻抚过面前流光溢彩的锦缎。
二十二岁的她作为首席宫女,正领着几个小宫女为半月后的太后寿宴准备铺陈用物。
小宫女们屏息凝神,小心翼翼地整理着手中的织物。她们都知道,这位沈姑姑虽要求严格,
却从不无故责罚,甚至会在她们犯错时代为求情。"知意姐姐,这牡丹纹的朝向可有讲究?
"一个圆脸小宫女怯生生地问道。沈知意唇角微扬,接过她手中的锦缎示范:"寿宴用物,
花纹需正面朝向主位,取'花开见福'之意。你看,这样摆放..."她声音轻柔,
动作优雅,一袭淡青色宫装衬得肌肤如雪,发间只一支素银簪子,
却比那些满头珠翠的妃嫔更显清丽脱俗。"沈姑姑,太后娘娘传您过去。
"一个太监匆匆走来。沈知意微微颔首,整理了下衣襟,随太监前往慈宁宫。路上,
她习惯性地观察四周——这是她在宫中生存七年的本能。七年前因父亲获罪,
十五岁的她没入宫廷为婢,从最底层的浣衣宫女做起,
凭借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和谨慎周到的处事方式,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位置。慈宁宫内,
檀香缭绕。太后正与几位妃嫔说笑,见沈知意进来,和蔼地招手:"知意来了,
快看看哀家这寿宴的菜单可还妥当。"沈知意恭敬地接过鎏金菜单,细细审阅。忽然,
她余光瞥见太后身侧的秦太医正用一种异常柔和的目光注视着太后。
年近五十的秦太医素来以严肃著称,此刻眼中却***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。更令她心惊的是,
太后在众人不注意时,竟悄悄将一张字条塞进了秦太医敞开的药箱里。沈知意立刻垂下眼帘,
假装专注于菜单,心跳却如擂鼓。她精通掩饰,面上不露分毫异样,
甚至还就菜单上的几道菜肴提出了恰当的建议,引得太后连连称赞。夜幕降临,
沈知意照例检查太后寝宫的熏香。确认太后已安寝后,她轻手轻脚地退出,
却听见内室传来低语声。出于职责,她以为太后身体不适,正欲询问,
却从微微开启的幔帐缝隙中看到了令她魂飞魄散的一幕——太后与秦太医相拥而立!
"砰"的一声,沈知意不慎碰倒了案几上的鎏金香炉。幔帐猛地被掀开,
太后锐利的目光如刀般刺来。沈知意立刻跪下,额头紧贴地面,浑身颤抖:"奴婢该死,
奴婢什么都没看见!""抬起头来。"太后的声音冷若冰霜。沈知意缓缓抬头,
却不敢直视太后,目光只及太后衣袍下摆。她能感觉到秦太医已经退到暗处,
但空气中那股若有若无的药香昭示着他的存在。"你看到什么了?"太后问,
每个字都像淬了毒。"奴婢...奴婢只是来检查熏香,什么都没看见。"沈知意声音发颤,
却异常清晰,"奴婢愿以性命发誓,今夜之事若泄露半字,甘受千刀万剐。"长久的沉默。
沈知意能听见自己急促的心跳声。"你是个聪明孩子。"太后忽然笑了,伸手扶她起来,
"哀家一直很欣赏你。"三日后,一道懿旨震惊后宫——沈知意被破格提拔为御前女官,
赐居紫兰院,地位仅次于几位年长的尚宫。"沈姐姐这是得了太后娘娘青眼啊!
"小宫女们羡慕不已。只有沈知意知道,这份"殊荣"背后意味着什么。当她踏入紫兰院时,
发现这精致院落竟与太子书房仅一墙之隔...第2章琴音邂逅紫兰院的清晨格外宁静。
沈知意推开雕花木窗,发现窗外一株老梅正对着太子的书房。
她下意识地数了数窗棂——十二根,与太后寝宫相同。这个细节让她手指微微发颤。"姑娘,
这是尚服局送来的新衣。"小宫女捧着锦缎包裹进来,眼中满是艳羡。
沈知意抚过衣料上精致的暗纹,突然指尖一顿——衣领内侧绣着朵几不可见的梅花,
与太后常佩戴的香囊图案一模一样。"放着吧。"她温和地说,
等小宫女退下后立刻将衣服锁进箱底。午后,沈知意奉命去***采集新鲜花瓣**香囊。
转过假山时,一阵清越琴音飘来,如清泉击石。她循声走去,看到白玉亭中坐着个白衣男子,
修长手指在琴弦间翻飞。阳光透过紫藤花架在他身上投下斑驳光影,衬得他宛若画中仙。
琴声戛然而止。"姑娘既来了,何不现身?"男子抬头,眉眼如墨画就。
沈知意慌忙行礼:"打扰公子雅兴。""无妨。"他示意她近前,
"你觉得这《广陵散》如何?""嵇康绝响,公子弹得极好。"沈知意谨慎应答,
却见他突然按住琴弦。"错了。"他眼中闪过锋芒,"这是《止息》篇,
聂政刺韩王时的变调。"说着手指一拨,琴音陡然转急,如金戈铁马。沈知意心头一跳。
这曲子她在父亲收藏的孤本中见过记载,当世会弹者不过二三。
她不由接了下句:"聂政姊不避菹醢之诛,以扬弟之名..."男子眼睛一亮,
两人竟你一言我一语论起琴谱来。直到暮鼓响起,沈知意才惊觉已过申时。告退时,
她注意到男子腰间玉佩上隐约有龙纹,而他虎口的茧子分明是常年握剑所致。回到紫兰院,
沈知意发现桌上多了个锦盒。打开后是支碧玉簪,下面压着张字条:"酬知音"。
她拿起簪子对着烛光细看,玉中似有暗纹流动。突然,窗外传来极轻的脚步声。她吹灭蜡烛,
从窗缝中看到个黑影正向太子书房移动。当夜,沈知意做了个奇怪的梦。
梦中太后将一支滴血的簪子***她发间,笑着说:"好孩子,替哀家看着太子。"次日清晨,
宫中突然传开消息——太后要为太子选妃了。第3章惊雷识破***的紫藤花期将尽。
沈知意第五次在亭中见到那位"乐师"时,已经能自然地与他讨论《诗经》中"有匪君子,
如切如磋"的深意。"姑娘今日心神不宁。"萧景珩落下一枚黑子,突然开口。
沈知意指尖的白子悬在半空。她确实在担忧太后前日那句意味深长的"哀家会给你个惊喜"。
棋盘上黑子已成合围之势,如同她眼下的处境。"是奴婢棋艺不精。"她勉强笑道,
却见对方忽然抓住她手腕。"看那里。"他指向远处假山。一只翠鸟正艰难地从蛛网中挣脱,
最终撕开束缚振翅高飞。"有时候,破局只需要一瞬间的勇气。"沈知意怔住了。
雷声突然炸响,豆大的雨点砸下来。萧景珩迅速脱下外袍罩在她头上:"我送你回去。
"雨越下越大。穿过月洞门时,沈知意脚下一滑,萧景珩及时扶住她。电光闪过,
她清晰看到他领口内若隐若现的龙纹胎记——这是皇室嫡系的标志!
"太..."她刚要惊呼,就被捂住嘴。"别出声。"萧景珩眼中是她从未见过的凌厉,
"明日午时,还在这里。"说完转身消失在雨幕中。沈知意浑身湿透地回到紫兰院,
发现太后身边的老嬷嬷正在等她。"姑娘好福气,太后娘娘要抬举您呢。
"嬷嬷笑着递上大红烫金帖子——竟是选妃宴的邀函。当夜,沈知意辗转难眠。三更时分,
她听到隔壁书房传来异响。透过墙壁缝隙,她震惊地看到太子正在烛下翻阅一本名册,
上面赫然列着朝中各位重臣之女的名字,每个名字旁都标注着其家族势力分析。最后一页上,
自己的名字被朱砂圈了起来,旁边批注:"太后眼线,可用反间。"选妃宴当日,
沈知意穿着尚宫局紧急赶制的绯色宫装出席。
太后在众闺秀惊诧的目光中拉着她的手说:"哀家最中意这孩子。"珠帘轻响,
太子身着明黄朝服走出。四目相对瞬间,沈知意看到他眼中闪过的错愕,
随即恢复成深不可测的平静。"儿臣,谨遵母后懿旨。"第4章红烛孤影大婚之日,
整个皇城都浸在喜庆的红色里。沈知意戴着沉重的凤冠,
透过珠帘看着铜镜中的自己——这真的是那个在浣衣局搓洗衣服的小宫女吗?"姑娘,
该更衣了。"青柳捧着嫁衣进来,眼神闪烁。沈知意敏锐地注意到她袖口沾着些粉末,
假装不经意地拂过,嗅到一丝药香——是秦太医常用的安神散。婚礼繁琐的礼仪持续到深夜。
当最后一位命妇退出洞房,沈知意终于得以摘下凤冠。门外传来脚步声,她紧张地攥紧衣袖。
"殿下说政务繁忙,请太子妃先歇息。"太监尖细的嗓音隔着门传来。红烛高烧,
映着空荡荡的婚床。沈知意轻轻抚摸锦被上精美的鸳鸯纹,突然听到窗外传来压抑的咳嗽声。
她吹灭蜡烛,借着月光看到窗纸上映出个人影——有人在监视她!次日清晨,
青柳端着洗脸水进来,惊讶地发现沈知意已经自己梳妆完毕。"姑娘怎么不唤奴婢?
""习惯早起了。"沈知意微笑,却在青柳转身时迅速检查了妆奁——少了一对珍珠耳坠。
她若有所思地看了眼青柳略显鼓胀的袖袋。拜见太后时,
老人家慈爱地拉着她的手:"太子性子冷,你要多体谅。
"说着取出一支镶嵌奇特蓝宝石的金簪***她发间,"这是哀家年轻时戴的,能保平安。
"沈知意低头谢恩,感觉簪子异常沉重。回东宫路上,她经过***的琴台,
鬼使神差地坐了下来。指尖流淌出她与"乐师"初见时的那曲《止息》。弹到一半,
身后传来脚步声。"谁准你弹这个的?"萧景珩面色阴沉地站在她身后。
沈知意慌忙跪下:"妾身知错。""起来。"太子冷冷道,"以后不许再弹。
"说完转身离去,却在拐角处停下,对身边侍卫低声道:"去查查谁会教她这个版本。
"当晚,沈知意发现妆台上多了张字条:"西窗下,待月升。"她认出是太子的笔迹。
三更时分,她悄悄来到西窗下,看到地上放着把古琴和一卷琴谱——正是《止息》的全本。
最后一页写着:"琴音会出卖人心。"第5章裂痕微光连续半月阴雨后,
沈知意终于得了太后准许整理太子书房。推开沉重的檀木门,墨香扑面而来。
她小心擦拭每本书册,在整理到《孙子兵法》时,一封信从中滑落。信封已经泛黄,
上面写着"秦兄亲启"。沈知意本能地要放回去,却瞥见内页露出的一角上有"珩儿"二字。
她心跳如鼓,环顾四周后轻轻展开信纸。"...产期当在腊月,而皇上秋狩归来已是九月,
此中风险秦兄当知。若事败,望念旧情,保全珩儿..."信纸在沈知意手中剧烈颤抖。
落款日期是先皇后怀胎七个月时,而皇家玉牒记载太子是足月出生!她急忙将信放回原处,
却听见门外脚步声渐近。"殿下。"她慌忙行礼,打翻了砚台。
墨汁泼洒在太子月白色的衣袍上,如同狰狞的伤口。萧景珩皱眉:"怎么如此不小心?
""妾身该死。"沈知意跪地擦拭,却被一把拉起。太子修长的手指抬起她的下巴,
眼中是她看不懂的情绪。"今晚我要宴请几位将军,你准备一下。"说完他转身离去,
却在门口顿了顿,"穿那件湖蓝色的衣裳。"宴席上,沈知意得体地扮演着太子妃角色。
当镇北将军提到边关军情时,她注意到萧景珩眼中闪过的异彩。次日清晨,
她故意在给太子更衣时说:"昨夜将军提到的峡谷,
可是《尉缭子》中所说的'死地而后生'之处?"萧景珩系腰带的手顿住了:"你懂兵法?
""父亲...生前喜欢。"沈知意低声回答。她没看见太子眼中闪过的复杂神色。三日后,
萧景珩染了风寒。太医开了药便退下,沈知意却坚持亲自照料。深夜,她端着药碗进来,
发现太子正发着高热,嘴里含糊地喊着"母后"。她轻轻用湿巾擦拭他滚烫的额头,
却被他突然抓住手腕。"别...别离开..."萧景珩在梦中呓语,
力道大得让她腕骨生疼。沈知意任由他抓着,直到天明。这场病后,
太子对她的态度微妙地改变了。他开始允许她翻阅一些普通奏章,甚至偶尔会询问她的看法。
一次讨论江南水患时,沈知意大胆提出以工代赈的建议,萧景珩沉思片刻,
竟在奏折上采纳了她的意见。"明日我带你去骑马。"某天批完奏折,太子突然说。
沈知意惊讶地抬头,正好撞进他***笑意的眼眸——这是大婚以来,他第一次对她笑。
马场上,沈知意的坐骑突然受惊。眼看要坠马,一道身影飞掠而来,稳稳接住她。
两人滚落在草地上,萧景珩的手护在她脑后。四目相对,沈知意看到他瞳孔中自己的倒影,
以及某种她从未见过的东西..."殿下!"侍卫的惊呼打破这一刻。萧景珩迅速起身,
又恢复成那个冷峻的太子。但当晚,
沈知意在枕边发现了一枚温润的白玉佩——上面刻着"珩"字。
第六章裂帛之音梅雨季来临前,
东宫迎来一件喜事——太子破例允许沈知意参与盐税案的审议。
沈知意端坐在书房角落的绣墩上,看着萧景珩与几位大臣在地形图前争论不休。
"两淮盐运使贪墨证据确凿,当立即锁拿进京!"刑部侍郎重重拍在案几上。